close
聯合報有一個專題,叫做〈老外看台灣〉,魯覺得很有意思XD
從不同國家的人眼中,看到我們容易忽略的細節,頗有見不賢內自省的意味,
當然其中可能因為文化和習慣差異,未必可盡信,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。
以下是聯合報為這個專題下的介紹:
廿四小時書店、不眠的夜市、勇猛的計程車…都是「台灣人」給世界的鮮活印象。透過外在注視的眼睛,更能看見自己,不論是陰影或光環。
「老外看台灣」專欄於每周二推出,為讀者訪問在台的外國朋友,從他們的眼看台灣,發現自己,認識自己,也更珍惜台灣。
我從中找到一些對我而言特別可以討論的點,
也許是與我心有戚戚焉,也許是我自忙、自盲中忽略掉的,
希望可以從不同視線看見新台灣。
(以下節錄,文末均附上原始網址,有興趣的捧有可以連去看原文。)
"有次我開車,停紅燈的時候,旁邊不曉得從哪裡飛出來一台摩托車,車上的人摔到我的玻璃前面,躺在引擎蓋上,他還在講電話,我嚇死了!這個人居然繼續講完電話,從我的車上爬下來,跟我說「歹勢、歹勢」(手做出敬禮狀),然後騎車子走了。很神奇!"─〈騎士撞飛 手機照講 講完快閃〉
這個很妙XD
我想到之前龜之前上英文課時,
外籍老師說覺得台灣機車騎士其實很勇猛,
雨天雨衣反穿,結果絞進車輪導致"犁田",
也只是站起來說聲"吼唷!",又繼續往前騎XD
太猛了。
還有台灣女生也很習慣沒氣質地鑽車陣、停車時自己喬車位(起碼我自己是這樣啦:P),
看在其他國家女生眼裡應該也很不可思議吧。
正面一點想,這也代表了台灣人韌性很夠?XD
"台灣人總是抱持著「白人很有趣」、「美國人什麼都比較好」的心理,政府的政策也是吸引歐美白領階級移民為主;但我並不覺得美國的一些制度、作法真的比較好。台灣社會對白人的刻板印象,我很有意見。"─〈男生會撒嬌 女生自主性更強〉
"台灣人交談很愛夾雜英文字,最近很流行「prefer(偏好)」,大家會說「我prefer什麼什麼」;或是講一個人很親切,就說「他很nice」,好像不用nice就不能表達他的體貼。為什麼說power就比較有力?祝生日快樂就非用英文不可?被fired會比「被炒魷魚」更容易接受嗎?我很好奇,這些字都是怎麼流行起來的?"─〈分數定義價值 台大是寂寞地方〉
"台灣有些有錢人對外籍勞工不太好。我覺得我們都是人,不要看階級、外表,也不要看他從那個國家來。 因為我的父親是外交官,家裡從小就有請幫手(蒂芙用helper這個詞,而非女傭或勞工),但父親教我,對那些幫我們洗碗、清洗廁所的人,我們要心懷感激,要對他們有禮貌,因為他們幫我們做了這麼多事,我們才不用自己動手做。我現在長大了,也很感謝父親這樣教我。"─〈「你好瘦」注重外表 「賺多少」好奇親切〉
"台灣人真的對外國人非常好;當然,主要是對西方的白種人,我不認為菲律賓、印尼人也能得到相同的待遇。 "〈島國心態 迷戀食物〉
以上這串一起看XD
其實這邊講的都是同一個問題,
很多外國人覺得台灣人很熱情、很親切,
但其實我自己覺得,
很多人也是差別性地表示親切,
大部分台灣人會對西方的白種人特別友好,
但未必會以同樣的態度去對東南亞的人,
這其實是很值得反省的。
在〈島國心態 迷戀食物〉這篇文章底下,
有個網友回覆一段話,我覺得很有道理:
"不過,台灣人不僅對白種人非常好,對日本人、喇嘛、帥哥、美女、富豪、名人…也非常好,反正只要能讓台灣人下意識覺得自卑的人,台灣人就會對他們非常好。"
仔細想想,還真是如此。
這其實是有點病態的,表示我們社會還是充滿著優越崇拜,
而有形或無形間對於比我們落後,或者我們未知國家的人民,
就相對顯得失禮(而不自知)。
也不要說外國人,
很多台灣人對自己同胞也比對待外人差 :P
比如說在台灣旅行,
有時候就會因為我們是自己人,而覺得隨便招待也沒關係,
實在是很令人傷心哪。
"有時候我會跟年輕朋友討論台灣政治,問他們支持什麼政黨?國民黨、民進黨的政策有什麼不同?可是通常得到的答案都是「沒差」、「不知道」。前一陣子中正紀念堂「大中至正」的匾額換成「民主廣場」,我問年輕人的看法,很多人也是說:「沒有什麼感覺。」 "
"塞內加爾的國中世界史課本還納入孫中山、蔣介石,所以我參觀國父紀念館、中正紀念堂都很興奮,因為是小時候念過的東西。但是台灣年輕人好像對國內外的歷史都不熟,也不感興趣。"─〈年輕人勤打電動 看藍綠「沒差」〉
"我常在保安宮、孔廟,「老台北」那一帶活動,我覺得很訝異,很多台北人不知道有這種地方,尤其是年輕人。很多人也不知道什麼是「都馬調」(編按:夏諾拍過「都馬調」紀錄片,描述台北保安宮業餘班學習歌仔戲曲調「都馬調」的過程),但這個調滿有名,哼唱之後,他們就會說「啊,是這個!」他們自己都覺得很妙:外國人比你了解自己的文化。 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,在自己的地方,因為太習慣、太裡面,所以看不到;反而是外國人會好奇想學。就好像台灣人放假都出國,可是很少人到過蘭嶼。 "─〈島國心態 迷戀食物〉
"但我覺得台灣人慢慢失去傳統文化很可惜。有時候我跟年輕人談到孔子、老子,談到佛學、談到氣功,他們總會覺得「這是屬於老人的東西」。現在世界上很多人花大錢去學這些中國傳統的東西,台灣的年輕人反而不是那麼珍惜。 "─〈大學哈美式風格 傳統靠邊站〉
"我在台灣常被問奇怪的問題:「你是美國人嗎?還是外國人?」當然一看就知道我是外國人,但台灣人的「外國」只有「美國」和「美國以外」。台灣人超了解美國,而且喜歡跟著美國團團轉,這是很大的問題。"─〈台灣人 進門說你先 開車都我先〉
我一直覺得台灣人在文化認同上有很大的障礙。
也許是因為文化、歷史甚至是政治背景的影響,
台灣一直以來就受很多其他文化的交互影響,
以中華文化為主軸,但又受美、日影響很深,
最後其實搞不清楚自己是誰了。
魯2003年前寫過一篇投書,提到:
"台灣急於掙脫大中國古老文明,卻走不進西方世界認同,又無法創造獨樹一格的台灣文化,在夾縫中拼命引進日、韓流行,自我定位就此模糊。"
幾年過去了,到現在還是這麼覺得,
這其實是很糟糕的事,
雖然常覺得日本人很崇洋XD
可是其實人家在文化上,還是保有傳統文化,
比如說,傑尼斯演唱會上看他們唱演歌、穿和服之類的XD
現在如果要我說,台灣的傳統文化是什麼?
我自己恐怕也會語塞不已。
最恐怖的是,年輕人以傳統文化為賤(話是這麼說,但我也沒有很老啦),
講話寫作稍微文言一點,還會被冠上老派一詞,反而是注音文火星文大行其道,
本末倒置到如此階段,實在可怕,
也許再過個幾年,這些東西要靠老外來捍衛也說不定。
我覺得,無知不可怕,最可怕的是無知還沾沾自喜不以為恥,
我承認我還滿無知的XD
所以努力地在知所不足,希望不要墮入自我唾棄的族群中。
然後還要自我檢討的是,我也沒到過蘭嶼 囧
搞不好連魯的日文老師玩過的台灣景點都比我多,
前幾天看了一個節目,覺得蘭嶼好美,
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見識一下。
"台灣人很友善,而且很有衝勁,好像沒什麼事不可能。不過,公德心還是很有限。比如計程車司機明明看到有行人過馬路,還是會硬擠過去;或是遇到有人攔車,不管後面有沒有車,就會直接切到路邊去,實在好危險。 "─〈健保是福音 海,應該更乾淨〉
"我不喜歡台灣人開車。亂轉、突然換道,計程車看到客人就馬上停下來,公車也不管後面有摩托車就靠站,撞上去都是你的錯。有時我騎摩托車,會覺得被欺負。 "
"台灣人也有點自我,不太管別人的觀感。像前幾天我在等公車,身邊的男士菸抽個不停,薰得我很不舒服,我請他不要靠近我,能不能離遠一點?他很不高興反嗆:「你不舒服就走開,幹嘛要我走開?」好希望台灣也能比照日本和歐洲訂定法律,限制公共場所禁止吸菸。 "〈補習補到趴 喝酒乎乾愛K歌〉
我超級討厭台北的計程車,
好啦其實高雄的計程車也沒多好XD
但因為在高雄我大概十年坐不到幾次,所以不理它XD
在台北常會受迫於颱風天、車突然壞掉或是出國所需,
不得不使用小黃。
不知道是我人比較帶賽還怎樣,
遇到好司機的機率十分渺茫,
永遠忘不了從東京回台北的那個夜裡,
遇到了一個自以為幽默、自以為開車技術高超的痞子司機,
不顧乘客剛下飛機臉色發綠萬分倦怠,
自顧自地狂飆在高架橋上,
還得意洋洋地說,看,很快吧!
快你個…(媽媽說不可以講髒話),
上車前沒先說好,卻在下車時多收行李搬運費,
也不是說我們出不起那個幾十塊,
只是司機要錢的嘴臉讓人十分厭惡。
總之那次的搭車經驗,就足以讓我記恨兩年仍咬牙切齒。
加上魯平常就是機車通勤族,
基本上就是和小黃水火不容的族群XD
要是去訪問計程車司機,他們大概也會說最討厭機車族了XD
我恨透了他們永遠可以臨時煞車,路邊隨便停車,
不顧是不是紅線區,
也不顧後面的騎士準備好減速了沒有,
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我們的煞車系統,
反正撞上去你是鐵包肉不覺得痛,
肉包鐵的是我,你有錢賺就好;
不然就是明明早上塞車塞得要腦充血了,
他大哥就是可以停在公館捷運站出口的紅線區,
逼得大車小車喇叭齊開他才肯摸摸鼻子走人。
不過每次遇到這種無德司機,
我都會順便青一下那個隨便招手的乘客,
號稱公民水準不錯高的台北市,
只顧自己方便,熱愛在紅線招攬計程車的民眾還是大有其人。
之前有個新聞說要立法讓計程車只能在固定的招呼站停車,
結果引發司機們的群起攻之,
但魯整個是拍手叫好,
希望立委豬公,啊不是,是立委諸公們要說到做到啊。
然後是抽菸這件事,我也超級討厭的,
絕對可以排進人生中最討厭的TOP 10而且遙遙領先,
尤其是邊騎車邊抽菸的人,我都會默默詛咒他們肺黑掉,
我是覺得,要抽菸是你家的事,但影響到我就是我的事,
等紅燈的時間那麼長,而等待區就那麼小,
為了你的一己之私,我們卻活該倒楣吸二手菸還無處可躲,
特別是應該空氣不錯的清晨,
我都會想說,一早就吸菸,有這麼想趕著見上帝或佛祖嗎?
其實要講的已經講完了。XD
主要是要推薦這個專題,以及我的一點心有戚戚焉,
不過怎麼寫到最後變成我在抱怨?XD
嘛,拉拉雜雜寫了一堆,
希望有看的人都有懂XD
魯最近(其實也不近了)文字表達能力有如大怒神那樣急速墜落,
經常寫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組織鬆散、言不及義,
所以低調地經營著網誌,沒敢接受太廣泛的眾人批評指教。
魯媽常要我有話要說就去投書報紙啊,
還可以賺稿費XD
可是魯的投書魂在2003年就燃燒殆盡,
此後就像是被挑腳筋廢武功那樣,
略有想法但難以成文。
你看,講到最後又在說自己的事了。
總之,〈老外看台灣〉這個專題很有意思,
有興趣的人可以每週二上udn準時收看 XD
全站熱搜